• <menu id="q0w0u"><strong id="q0w0u"></strong></menu>
  • <menu id="q0w0u"></menu>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預算/決算信息 > 政府預算 > 2018年及以前

    利通區2017年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索引號 640302010/2018-00858 文號 生成日期 2018-01-11
    內容分類 主動公開 發布機構 利通區財政局 責任部門

    關于2017區年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區年本級預算的決議.pdf

    利通區2017年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2018年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71222日在吳忠市利通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

     

    吳忠市利通區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利通區2017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本次會議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7年,全區上下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的工作總基調,凝聚共識,明確任務,找準短板,精準發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預算收支管理,積極保障改善民生,全年預算執行情況良好,較好地完成了區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年度預算。

    (一)2017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情況。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28373萬元,為預算的100%,同口徑增長10%。其中:增值稅12444萬元,為預算114.5%,同口徑增長64%;清繳營業稅200萬元,為預算16.7%;城建稅6655萬元,為預算110%,同比增長8.8%;房產稅1741萬元,為預算127.3%,同比增長10.1%;車船稅970萬元,為預算126.7%,同比增長24%;耕地占用稅2000萬元,為預算50%,同比下降65.4%;非稅收入4363萬元,為預算105.9%,同比下降31%。

    2.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情況。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完成126309萬元,為變動預算的93.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000萬元,為變動預算106.5%;公共安全支出5821萬元,為變動預算100%;科學技術支出2110萬元,為變動預算10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642萬元,為變動預算90.9%;節能環保支出870萬元,為變動預算95.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2731萬元,為變動預算105.6%;農林水事務支出41200萬元,為變動預算104.8%;住房保障支出3065萬元,為變動預算的105.8%;醫療衛生支出6100萬元,為變動預算的98.4%;其他支出6770萬元。

    3. 財政收支平衡情況。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373萬元,自治區級、市級補助收入97850萬元,上年結轉9207萬元,一般公共預算資金來源總額13543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6309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相抵后滾存結余9121萬元,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自治區級、市級補助政府性基金收入11163萬元,上年結轉768萬元,政府性基金總收入11931萬元,支出11375萬元,政府性基金收支相抵后滾存結余556萬元,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全區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及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總體保持平衡。

    上述預算執行情況是預計完成數,在年終與吳忠市結算及決算匯總后,將會有所變動。

    (二)2017年政府債務情況

    截至2016年底,全本級政府債務余額為37452萬元,其中:各部門、各鄉鎮債務13740萬元,置換一般債券22987萬元,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資金725萬元。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自治區財政廳核定我區2016年本級政府舉債限額為63192萬元。

    2017年,為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降低利息負擔,有效緩解償債壓力,申請自治區置換債券資金1994萬元,用于化解各鄉鎮、部門存量債務。清理核銷債務系統債務4869萬元。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2460萬元,重點用于毛紡織產業園、特色裝備制造園、城南生態文化園基礎設施和奶??萍挤罩行?、金銀灘美麗小城鎮、郭家橋山水溝特色產業示范村、健康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截至2017年底,全區政府債務余額55243萬元。其中:各部門、各鄉鎮存量債務6877萬元;政府一般債券38166萬元,專項建設基金10200萬元。

    (三)2017年盤活存量資金情況。按規定清理收回以前年度各部門、各鄉鎮結余結轉資金4352萬元,已全部統籌使用。

    二、2017年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2017,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全區財政工作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搶抓發展新機遇,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堅持運轉、民生、抓重點、促改革、防風險等重點工作不放松,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財力保障。

    ——圍繞“保增長”,財政收入穩中有進。堅持把組織收入作為第一要務,強化財政運行質量分析,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收入變化,確保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嚴格落實征收機關主體責任,定期開展稅收征管工作督導調研,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稅源單位的跟蹤服務力度,主動發現和解決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全區稅收完成預定任務。深挖非稅潛力,開展政府非稅收入專項檢查,督促執收部門強化非稅征繳責任意識,清繳非稅收入642萬元,有效彌補了稅收增收“短板”。

    ——圍繞“爭資金”,有效增強保障能力。面對全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實際,始終將上爭資金工作作為有效緩解全區財力不足重要手段,積極“跑部進廳”,共爭取到各類財政性資金10.05億元,為貫徹落實區委、政府各項重大決策提供了堅強財力支撐。其中:爭取一般轉移性支付資金22731萬元,政府性基金11931萬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2460萬元,置換債券資金1994萬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51384萬元,重點支持了農業發展、扶貧開發、民生保障、征地補償及區委確定的各類重點項目建設。

    ——圍繞“促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緊抓財源項目建設不放松,在充分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統籌工業發展資金6800萬元,大力扶持生態紡織、裝備制造等骨干企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杠桿作用,有效擴充小微企業助保貸、奶產業風險擔保、草牧業發展擔保、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風險擔保、創業擔保等基金總量達1.18億元,本年累計撬動金融資金7.6億元,助力全區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全面推進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成立寧夏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利通區分公司,投入農業信貸風險擔?;?/span>2000萬元,借助自治區農業信貸擔保平臺,著力解決我區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健康產業園項目建設進程,吸引社會資本2.77億元,緩解全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資金壓力。全區服務業八項支出預計增幅15%以上,拉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圍繞“惠民生”,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持之以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制定《利通區扶貧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整合各類扶貧涉農資金3300萬元,爭取“十三五”移民安置資金9240萬元,全面助推脫貧攻堅致富。籌措資金460萬元,支持人大議案政協提案辦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注資配套小額擔保貸款基金1000萬元,兌付創業貸款貼息資金646.7萬元,帶動全民創業就業。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資金3245萬元。投入資金650萬元,支持吳忠林場改革和供銷社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大,重點落實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償資金747萬元,重度殘疾人生活及護理補貼1001萬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7705萬元,在職和離崗村醫生活補助資金220萬元,社區服務站建設資金150萬元。積極推進涉農項目建設,落實農業綜合開發、村級一事一議、農村環境整治、現代化生態灌區、農村安全飲水、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項目建設資金3.9元。全區項民生支出累計完成9.11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89%,民生財政持續發力。 

    ——圍繞“促改革”,理財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完善預決算信息公開內容和形式,本級預算單位公開率達到100%,確保公開內容讓社會公眾找得著、看得懂、能監督。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購買服務事項8個,涉及資金560萬元。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完成采購金額3491萬元,節約資金297萬元,資金節約率7.8%。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選擇農業、林業、水利及文體、建設交通等5個方面的8個項目進行績效評價,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全面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實工作,摸清國有資產“家底”。緊抓全區財會人員政策業務培訓不放松,舉辦全區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內控建設等各類培訓班六期,培訓人員500余人次。

    ——圍繞“防風險”,監管機制更加完善。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制定《利通區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嚴格控制債務規模,防范和化解財政債務風險。爭取置換債券資金1994萬元,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有效緩解償債壓力。全面實施預算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實現預算單位內控建設“全覆蓋”。盤活統籌財政存量資金,按規定收回以前年度存量資金4352萬元,彌補部分項目資金需要。扎實開展了“三公”經費專項檢查和涉農資金專項檢查,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使用。

    總體來看,全區財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經受住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但實際運行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主體稅源萎縮,財政收入增長后勁乏力。由于全區經濟基礎薄弱,稅源結構單一,受經濟下行和“營改增”政策影響,全區財稅收入明顯下降,而城建稅、房產稅、車船稅等稅種收入基數小,對收入拉動作用有限,地方稅收增速逐漸收窄,稅收收入規??s減,地方財源缺乏強有力支撐。二是非稅來源減少,財政收入調控手段有限。受法、檢兩院預算管理上劃至自治區影響,地方非稅占比較大的法、檢兩院訴訟費和罰沒收入也隨之出現“空缺”。同時,清理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非稅收入呈下降趨勢,對整體財政收入增長貢獻不大。三是收支矛盾加劇,財政保障發展壓力較大。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不斷擴大,剛性支出快速增長,而收入增量有限,財力與事權不相匹配,對上級財政依賴程度較高,本級財政支持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的保障能力較弱,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今后工作中,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2018年預算草案

    2018年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戰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預算管理績效;創新財政投入機制,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強化財政資金監管,全面防范債務風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2018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的安排

    2018,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770萬元,同比增長8%。其中稅收收入27322萬元,增長13.8%;非稅收入3448萬元,下降21%。稅收情況具體是:增值稅14613萬元,增長17.4%;清繳營業稅180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7615萬元,增長14.4%;房產稅1900萬元,增長9.1%;車船稅1014萬元,增長4.5%;耕地占用稅2000萬元。自治區、市級補助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32345萬元,提前下達專項轉移支付收入10295萬元,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來源73410萬元。

    2018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規模為73410萬元,當年預算收支平衡。   

    (二)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重點支出的原則及安排

    1. 保運轉。安排基本支出28040萬元,其中:在職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工資性支出26765萬元,行政運行支出1275萬元。

    2. 惠民生。安排生態立區項目資金1549萬元,其中:林業綠化及管護資金600萬元,市區餐廚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補助費200萬元,農村環境整治經費360萬元,環衛車輛購置資金209萬元,環衛中心公廁及垃圾中轉站運行經費180萬元。安排民生社保支出共計5582萬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3500萬元,義務兵家屬優待金500萬元,重度殘疾人生活及護理補貼401萬元,城鄉低保配套資金200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400萬元,離崗及在職村醫補助185萬元,政府專職消防員保障經費196萬元,喪葬費200萬元。

    3. 抓重點。安排全區重點項目資金18295萬元,其中:創新驅動項目資金1000萬元,農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全域旅游發展項目資金300萬元,精準扶貧資金300萬元,社會創新管理資金300萬元,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300萬元,全民創業與就業擔?;?/span>200萬元,美麗鄉村及危房改造資金1000萬元,PPP項目運行及償還利息2600萬元,自治區提前下達農林水項目資金、大學生志愿者補助資金、司法辦案經費等共計10295萬元。

    4. 強基礎。安排鄉鎮各類經費共計6470萬元,較上年增長19%,用于保障鄉鎮產業發展、惠農增收、民生保障、農田水利建設、植樹造林、民族宗教、安全生產、計劃生育、禁牧封育、信訪維穩、基層公共文化、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與2017預算增加1051萬元,主要用于保障村級黨組織開展三大三強促脫貧富民行動項目,即:提高村級辦公經費、村干部報酬、村干部養老保險、意外保險、通訊補貼、體檢費、學歷補貼、村民小組長(婦代小組長)補貼等各類補助。

    5. 防風險。按照債務管理規定,全區政府債務限額為121500萬元,截至目前全區債務余額55243萬元。按照壓存量、控增量、減總量、防風險原則,嚴格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嚴控新增債務,著力構建政府債務防控長效機制;按照《預算法》規定,強化預算約束,規范收支行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推進預決算信息及時、全面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四、確保完成2018年預算任務的工作措施

    一是抓收入,爭資金,實現聚財有力。緊盯經濟財稅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綜合治稅體系,加大稅收稽查力度,深挖非稅潛力,確保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以上。認真研究中央、自治區轉移支付政策,圍繞民生改善、環境保護、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對接匯報力度,協同相關部門謀劃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級大項目,努力完成上爭資金目標任務,緩解本級財政壓力。

    二是抓產業,促項目,實現生財有道。繼續開展“財源培植年”活動,通過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壯大基礎財源;融合發展服務業,培育替代財源;加快各類項目建設,發展后備財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優化綠色財源等多項措施,集中財力不斷加強財源項目建設,補短板,強基礎,逐步形成多點支撐、多級增長的財稅增收格局。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安排科技創新發展資金1000萬元,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300萬元,著力培育壯大電子商務等成長性服務業,支持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及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爭取各類項目資金,重點推進紡織科技服務中心及毛紡織產業園、裝備制造園項目建設。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擔保、奶產業風險擔保、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風險擔保、草畜業信貸擔保、助保貸、創業信貸擔保等8支基金作用,變財政輸血造血,力爭撬動金融信貸資金達到10億元以上,全力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解決經營主體融資“瓶頸”。本著互惠共贏、量力而行的原則,繼續促進和推廣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應用,重點推進健康養老和現代農業灌區項目實施。

     三是抓重點,保民生,實現用財為民。牢牢把握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化支出結構,支持社保提標、醫療衛生條件改善、全民創業就業、農村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全面落實。深入開展“生態建設攻堅年”活動,緊緊圍繞生態立區戰略,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三大三強促脫貧富民行動,夯實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基礎;發揮金扶工程風險金作用,支持精準扶貧項目建設,解決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貸款資金需求,進一步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加大三農投入,安排農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圍繞一主 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投入資金4000萬元,推動村級一事一議、美麗鄉村、危房改造等民生項目建設。通過不斷加大民生投入,確保全區十項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85%以上、服務業八項支出增速不低于15%。

    四是抓改革,促規范,實現理財有序。深入貫徹落實《預算法》,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不斷提高預決算信息公開質量,增強財政透明度。實施本級中期財政規劃和部門三年滾動財政規劃,提高財政預算統籌能力。深入推進國庫電子化支付業務和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擴大金財工程應用支撐平臺覆蓋范圍。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和規模,力爭政府購買服務數量較上年增長15%以上。深化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國有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國有資產底子清、賬物實。

    五是抓監管,防風險,實現管財有方。完善全口徑債務預算管理,逐步壓縮債務規模,降低債務風險。繼續盤活存量,清理收回以前年度結余結轉,用好用活閑置沉淀資金。持續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的長效機制,增強部門支出績效理念和責任意識,確保績效評估資金和項目數量較上年提高10%以上。加強財政資金監督檢查,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監管聯動機制作用,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力構建多層次、全過程的財政大監督體系。

    各位代表,明年的各項財稅改革工作目標明確,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決議,自覺接受人大對財政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廣泛聽取人民政協的意見和建議,不忘初心,創新實干,確保全面完成各項財政工作目標任務,為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有關名詞解釋

    一般公共預算: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额A算法》修訂后,將傳統的一般預算、公共財政預算等概念統一為一般公共預算。

    部門預算:是指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及其行使職能的需要,由基層預算單位編制,逐級上報,經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匯總審核后提交立法機關依法批準的涵蓋部門各項收支的綜合財政計劃。主要包括部門收入、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等內容。通俗地講就是“一個部門、一本預算”。

    中期財政規劃:指為實現跨年度預算平衡,根據政府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宏觀調控需要,在確定中期財政政策基礎上編制的多年度財政規劃。對規劃期內一些重點領域政策及所需動用的政府財力做出統籌安排,每年根據情況變化做出調整更新。通過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強化其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有利于提高預算的統籌能力,增強政策的前瞻性和財政的可持續性。

      預算績效管理:指在預算管理中融入績效理念,將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以提高預算的經濟、社會效益為目的的管理活動。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以資金使用績效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部門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并成為實施行政問責制和加強政府效能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府購買服務:指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等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指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對價,保證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

    服務業八項支出:指用于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個領域的支出,簡稱服務業八項支出。 主要反映政府對基本公共服務、民生及社會事業發展的保障程度。

    十項民生支出:指用于公共安全、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等十個領域的支出,簡稱民生支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寧ICP備15001126號 寧公網安備64030202000058號 主辦單位:利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版權所有 聯系方式:0953-2666555 網站標識碼:6403020002

    亚洲欧美性交在线播放
  • <menu id="q0w0u"><strong id="q0w0u"></strong></menu>
  • <menu id="q0w0u"></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