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2017年本級決算和2018年上半年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索引號 | 640302010/2018-82479 | 文號 | 生成日期 | 2018-09-18 | |
---|---|---|---|---|---|
內容分類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利通區財政局 | 責任部門 |
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
——2018年9月3日在吳忠市利通區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
吳忠市利通區財政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會報告全區2017年本級決算及2018年上半年本級預算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2017年財政決算情況
(一)財政收支決算情況
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389萬元,為預算100.06%,同口徑增長15.6%,其中:稅收收入22806萬元,為預算94%;非稅收入5583萬元,為預算135.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40141萬元,為變動預算94.8%,同比增長3.3%。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增值稅11240萬元,為預算103.4%,同口徑增長163.2%;清繳營業稅206萬元,為預算17.2%;城建稅6403萬元,為預算105.8%,同比增長4.7%;房產稅1659萬元,為預算121.3%,同比增長30.2%;車船稅966萬元,為預算126.3%,同比增長23.8%;耕地占用稅2332萬元,為預算58.3%,同比下降59.7%;非稅收入5583萬元,為預算135.5%,同比下降11.8%。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主要項目完成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5204萬元,為變動預算90.2%;公共安全支出3593萬元,為變動預算99.7%;科學技術支出2018萬元,為變動預算10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457萬元,為變動預算99.3%;醫療衛生支出7689萬元,為變動預算99.4%;節能環保支出904萬元,為變動預算96.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6457萬元,為變動預算98.9%;農林水事務支出41262萬元,為變動預算90.6%;住房保障支出3025萬元,為變動預算100%。
(二)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389萬元,自治區級、市級補助收入96033萬元,上年結余收入9207萬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轉貸收入21162萬元,調入資金23萬元,一般公共預算資金來源總額154814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0141萬元,專項上解支出4903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994萬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相抵后滾存結余7760萬元,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當年財政收支平衡。
自治區級、市級補助政府性基金收入5299萬元,上年結轉收入768萬元,基金支出5623萬元,調出資金23萬元,收支相抵后滾存結余421萬元,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當年收支平衡。
(三) 其他財政運轉情況
1. 動用總預備費情況。按照《預算法》中預備費動用規定,報批預備費動用計劃。根據區人民政府批復,動用2017總預備費900萬元,并報區人大常委會備案。具體用于2017年農村環境整治經費支出500萬元,秋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經費支出200萬元,金銀灘小城鎮建設化債資金支出200萬元。
2. 結轉資金使用情況。2017年,全區上年結轉資金共計9975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結轉資金9207萬元,基金結轉資金768萬元,已全部支付。結轉至2018年資金818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結轉資金7760萬元,基金結轉資金421萬元,主要用于農牧業、村集體經濟發展、特困供養人員、吳忠市濱河西區農副產品市場項目和濱河東路邊角地征地補償等支出。
3. 財政轉移支付執行情況。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資金96033萬元,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23989萬元,稅收返還收入8309萬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63735萬元。結轉7760萬元。
4. 本級預算調整及執行情況。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初預算為60671萬元,自治區財政下達我區2017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資金22460萬元,其中一般債券19168萬元,專項債券3292萬元。經區人大常委會批準,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調整為79839萬元,已支付77902萬元,結轉下年使用1937萬元;全區政府性基金收入調整為3292萬元,已全部支付,無結轉。
5. 債務規模情況。截至2016年底,全區鎖定政府存量債務余額為54661萬元,其中政府債券40921萬元,各部門、各鄉鎮工程款13740萬元。2017年,全區化解債務5196萬元,置換債券1994萬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2460萬元,支付債務利息893萬元。截至2017年底,全區實際債務余額為71925萬元,債務主要包括各部門、各鄉鎮工程款6550萬元,全區地方政府債券資金65375萬元。
6. 本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情況。2017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收16萬元,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其余額為1682萬元。
7.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情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70號)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寧政辦發〔2015〕28號)中關于“部門結余資金以及結轉兩年以上的資金由同級財政收回統籌使用”的規定,2017年,盤活2015年及以前年度結余結轉資金6389萬元,其中:部門結余結轉資金2900萬元,財政專戶結余結轉資金3489萬元。以上結余結轉資金已全部支付,主要用于扁擔溝揚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寧夏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利通區分公司風險補償金、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項目、馬蓮渠鄉善谷小鎮二期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熱電廠拆遷清渣費和塔基建設拆遷補償、產業扶持等方面。
(四) 2017年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一是圍繞“保增長”,財政收入穩中有進。堅持把組織收入作為第一要務,強化財政運行質量分析,及時采取措施應對收入變化,確保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嚴格落實征收機關主體責任,定期開展稅收征管工作督導調研,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稅源單位的跟蹤服務力度,主動發現和解決收入征管中存在的問題,全面完成稅收預定任務。深挖非稅潛力,強化執收部門非稅征繳責任意識,及時清繳非稅收入,有效彌補了稅收增收“短板”。
二是圍繞“爭資金”,有效增強保障能力。面對全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實際,始終將上爭資金工作作為有效緩解全區財力不足重要手段,積極“跑部進廳”,共爭取到各類財政性資金10.05億元,重點支持了農業發展、扶貧開發、民生保障、征地補償等各類重點項目建設,為貫徹落實區委、政府各項重大決策提供了財力支持。
三是圍繞“促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緊抓財源項目建設不放松,充分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大力扶持生態紡織、裝備制造等骨干企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乘數效應”和“杠桿”作用,有效擴充小微企業“助保貸”、奶產業風險擔保、創業擔保、農業信貸風險擔保等基金,助力全區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加快中(回)醫藥研創基地PPP項目建設進程,進一步緩解全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資金壓力。同時,采取有效舉措保障全區服務業八項支出增幅達到15.2%,拉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四是圍繞“惠民生”,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持之以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統籌整合各類扶貧和涉農資金5.15億元,全力保障脫貧攻堅、移民安置、農業綜合開發、村級“一事一議”、農村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項目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事業發展,重點落實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償、重度殘疾人生活及護理補貼、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職和離崗村醫生活補助、社區服務站建設、兌付創業貸款貼息等資金10469.7萬元?;I措資金3895萬元,支持吳忠林場改革和供銷社體制改革,并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全區十項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89%,民生財政持續發力。
五是圍繞“促改革”,理財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完善預決算信息公開內容和形式,本級預算單位公開率達到100%。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購買服務事項8個,涉及資金560萬元。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完成采購金額3491萬元,節約資金297萬元,資金節約率7.8%。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選擇農業、林業、水利及文體、建設交通等5個方面的8個項目進行績效評價,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全面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實工作,摸清國有資產“家底”。緊抓全區財會人員政策業務培訓不放松,舉辦全區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內控建設等各類培訓班六期,培訓人員500余人次。
六是圍繞“防風險”,監管機制更加完善。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成立了利通區政府性債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利通區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嚴格控制債務規模,防范和化解財政債務風險。爭取置換債券資金1994萬元,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有效緩解償債壓力。全面實施預算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實現預算單位內控建設“全覆蓋”。
從決算情況看,2017年全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較好,基本完成了年初人代會確定的各項財政收支任務。
二、2018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區財政部門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發展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創新財政投入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財政資金監管為重點,全力克服影響收入的不利因素,積極作為,有力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預算執行情況
全區四屆二次人代會批復的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0770萬元,同比增長8%。其中稅收收入27322萬元,非稅收入3448萬元。
1-6月,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459萬元,為年度預算43.7%,同比增長8.5%。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894萬元,為預算39.9%,同比下降3.44%;非稅收入完成2565萬元,為預算74.4%,同比增長127.6%。
1-6月,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66082萬元,為變動預算的48.9%,同比增長10.3%;基金支出9927萬元,為變動預算的87.7%,同比增長52.6%。地方財政總支出完成76009萬元,為變動預算的51.9%,同比增長14.5%。
(二)上半年財政重點工作情況
一是財政收支運行平穩。緊盯經濟發展新形勢,凝聚財稅部門共識,始終把強化財稅收入征管、提升財政保障能力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定期召開財稅聯席會議、督導調研稅收征管、深挖非稅潛力、積極對接爭取項目資金等措施,進一步強化財政收支管理,實現了財政收支穩定持續增長。1-6月份,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增速分別達到8.5%和10.3%,共爭取到工業園區改造、農村綜合改革、村級“一事一議”、農田水利等各類財政性項目資金9.16億元,其中爭取中央和自治區一般轉移支付資金24036萬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45466萬元,新增地方債券資金22050萬元,為貫徹落實區委、政府各項重大決策提供了堅強財力支撐。
二是支持發展舉措有力。積極履行財政服務經濟發展職能,緊抓財源項目建設不放松,統籌安排重點項目資金8000萬元,重點用于扶持創新驅動、農業發展、全域旅游、精準扶貧、服務業發展引導、PPP運行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農業信貸擔保工作,健全完善政府、農業信貸擔保分公司和合作銀行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實現擔保業務覆蓋轄區70%的行政村,授信擔保382戶,擔保金額1.28億元,切實緩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推進現代生態灌區建設PPP項目實施進度,按期完成了“一案兩評”程序。1-6月份,全區服務業八項支出38766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8.7%,同比增長14%。
三是民生保障持續增強。進一步優化調整支出結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核心,不斷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有力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均衡發展。落實城鄉困難群眾生活救助、高齡津貼、傷殘撫恤、孤兒救助、殘疾人護理補貼等資金4858.8萬元,有效保障弱勢群體利益。兌付全民創業貸款貼息資金510萬元,帶動農村婦女、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實現就業再就業。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撥付國道334線、銀西高鐵、城際鐵路及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項目等征地補償費1.25億元。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安排資金300萬元,專項用于扶貧工作經費、金融扶貧貸款貼息等工作。積極支持“三農”穩步發展,爭取并落實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1800萬元;投入資金8723萬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個;批復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44個,落實財政獎補資金2442萬元。1-6月份,全區十項民生支出59049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9.4%,較好地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是財政監管成效明顯。不斷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開展政府隱性債務摸底核查和債務置換工作,逐步降低債務風險。扎實開展“三公”經費專項檢查,嚴格“三公”經費指標控制,采用自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督促各預算單位規范財務管理,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經管資產及自然資源國有資產報告試點工作,進一步摸清政府“家底”。加強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嚴格政府采購審核流程,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開展政府采購活動38次,完成采購金額2020.4萬元,節約資金408.1萬元,節約率20%。加大盤活存量資金力度,收回以前年度存量資金3786萬元,彌補全區重點項目資金缺口。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進一步完善預決算信息公開內容和形式,按《預算法》規定時間及時公開68個預算單位的2018年部門預算,實現本級預算公開全覆蓋。深入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對存在的問題立查立改,切實促進財政資金安全規范使用。
(三)財政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本級財政自給率偏低。由于全區經濟總量和財政總量偏小,稅源結構單一,區本級財政自給率僅為20.2%,大部分依靠上級轉移支付,財政保障能力較弱,是典型的“吃飯型”財政。
二是持續增收后勁不足。受經濟下行和落實各項財稅優惠政策、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因素影響,稅收收入規??s減,加之財政收入增長對部分重點行業、重點稅源依賴性過大,收入結構不合理,后續財源增長乏力。
三是收支矛盾不斷加劇。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和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城鄉社區事務等支出需求持續增加,各項調資政策及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由地方財政負擔比例逐步提升,而收入增量有限,且財力與事權不相匹配,對上級財政依賴程度較高,無法滿足全區日益增長的民生剛性支出需求,收支矛盾不斷加劇。
(四)下半年財政工作重點
一是強化財稅征管措施,確保實現收入目標。密切關注影響財政收入重點因素,強化財政運行質量分析,健全完善收入應對預案。加強與稅務部門溝通協作,通過完善綜合治稅體系建設、強化重點稅源征管措施、加大稅源挖潛和欠稅清繳力度、深挖非稅收入增收潛力等措施,堅持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確保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以上。
二是著力推動產業發展,夯實財政收入基礎。以深化“財源培植年”活動為抓手,強化財源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百億現代紡織產業園”“百億特色裝備制造園”建設進程,重點支持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及新興產業發展。有效整合農業發展資金,加快推進以奶產業為主,牛羊肉、設施園藝、經果林和優質糧食為輔的“一主四特”現代農業發展。支持全域旅游業發展,充分發揮“旅游+”綜合帶動作用,積極培育鄉村休閑、觀光體驗、度假休養等旅游新產業。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全力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發展環境。
三是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加強與上級部門對接,緊盯中央、自治區轉移支付政策動向,圍繞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積極爭取各類專項資金、地方債券資金,整合盤活存量資金,重點支持美麗鄉村、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整治及五里坡奶牛養殖園區(三期)等項目建設。發揮政府擔?;鹱饔?,依托小額擔保貸款基金、“助保貸”基金、現代農業發展基金等,放大財政資金“乘數效應”,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助力。繼續促進和推廣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應用,重點推進健康養老和現代農業灌區項目落地實施。
四是強化民生事項落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緊盯自治區關于村集體經濟發展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涉農項目資金動向,圍繞道路硬化、環境整治、文化設施、農田水利等項目,加大上爭對接力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財力保障和項目支撐。逐步擴大農業信貸擔保規模和覆蓋面,切實讓廣大農戶享受政策紅利,確保貸款“放得出、用得好、有效益、收得回”。通過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繼續保持對創業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投入,確保民生投入保持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以上。
五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預算法》,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實施本級中期財政規劃和部門三年滾動財政規劃,提高財政預算統籌能力。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和規模,力爭政府購買服務數量較上年增長15%以上。進一步健全完善“借、用、還”相統一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扎實開展政府債務專項核查工作,全面完成債務整改任務。深化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國有資產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國有資產底子清、賬物實。
六是強化財政監督檢查,提升依法理財水平。健全完善財政監管機制,借助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全面落實政府和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政府采購、涉農資金信息公開工作。強化日常監管,不定期聯合監委、審計等部門,加大對涉農、扶貧、社會保障及“三公”經費支出等重大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杜絕“微腐敗”現象。深化本級預算單位內控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單位內控管理水平。全面擴大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規模,切實發揮財政資金最大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上半年財政收支工作穩中有進,但完成全年預算目標任務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將在區委的堅強領導和區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振奮精神,迎難而上,確保全年各項財政收支任務全面完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貢獻力量。
01-2017年利通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總表.xls
02-2017年度利通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明細表.xls
03-2017年度利通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明細表.xls
04-2017年度利通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明細表.xls
05-2017年度利通區一般公共預算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表.xls
06-2017年度利通區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情況表.xls
07-2017年度利通區匯總部門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決算信息統計表.xls
08-2017年度利通區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表.xls
09-2017年度利通區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表.xls
10-2017年度利通區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情況表.xls